你以为很干净?这些行为比马桶还脏!
日常生活中,我们总有一些自以为"很干净"的习惯,殊不知这些行为可能比马桶还要脏!今天就来盘点那些看似卫生实则藏污纳垢的生活习惯,看看你中招了几个?
1. 起床就叠被子
"勤快"反而成了细菌的帮凶!
成年人一夜大约会排出200毫升汗液,这些汗液会渗透到被子中。如果起床后立刻叠被子,汗液无法及时散发,会形成温暖潮湿的环境,成为螨虫和细菌的"温床"。
建议:起床后先将被子翻面晾10分钟,让汗液蒸发后再叠。
2. 上厕所中途冲水
冲水时请记得盖上马桶盖!
未盖马桶盖冲水时,气旋会将细菌带到空气中,可能污染皮肤或被吸入。研究表明,细菌能以每秒2米的速度快速射出,8秒内就能到达马桶上方1.5米的高度。
3. 洗澡时用力搓泥
过度清洁反而伤害皮肤屏障
过度搓揉会破坏皮肤屏障,使皮肤变薄,水分更易流失,导致皮肤干燥粗糙。还可能破坏皮肤表面微生物平衡,增加皮肤感染风险。
4. 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
这个"礼貌"动作可能传播病菌
微生物会附着在手上,若未及时洗手就触摸其他物体表面,有可能通过碰触传播给他人。
正确做法: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喷嚏。
5. 用干洗碗布擦餐具
洗碗布是"细菌温床"
即使晾干也有大量细菌,如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。用其擦餐具会将灰尘、细菌带回餐具表面。
6. 用旧牙刷刷杯子
牙刷用3个月就会有大量细菌繁殖
旧牙刷刷毛磨损且残留口腔细菌,清洁效果差。牙刷用上3个月,上面就会有大量包括致病菌在内的细菌繁殖。
7. 直接冲洗生肉
水流会将细菌溅到厨房各处
生肉表面可能携带大量细菌,如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等。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,水流会将这些细菌溅到厨房其他地方,增加交叉污染风险。
8. 过度消毒
消毒过度反而有害
会增加细菌耐药性,反而增加感染风险。还可能刺激皮肤和黏膜、引发过敏反应、破坏人体微生物平衡。
9. 用公共厕所烘干机吹手
烘干机可能将细菌喷到手上
烘干机内部易滋生细菌,若滤网更换不及时,会"吸入"冲厕时溅起的细菌和细菌孢子,再通过出风口吹出来。
10. 给牙刷戴上牙刷套
牙刷套让细菌有了"安乐窝"
牙刷使用后,刷毛上会残留水分。套上牙刷套后,空气无法流通,水分难以蒸发,使牙刷处于潮湿环境,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。
11. 鸡蛋先冲洗再放冰箱
洗掉保护膜反而加速变质
鸡蛋表面有一层保护膜,能阻止细菌进入鸡蛋内部。用水冲洗鸡蛋,保护膜会被破坏,细菌容易通过蛋壳小孔进入鸡蛋内部,加速鸡蛋变质。
12. 用纸巾包食物
*不是所有纸巾都能接触食物
你以为干净的纸巾可能比地板还脏
很多纸巾制造标准不一,不一定能接触食品,含荧光增白剂,接触食品会加速迁移